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南师国学堂
4
@山西新闻联播
5
@葫芦岛都市网
6
@930老友记
7
@风息了山谷
8
@调研纪要
9
@日照日报
10
@中国警察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南师国学堂
4
@山西新闻联播
5
@葫芦岛都市网
6
@930老友记
7
@风息了山谷
8
@调研纪要
9
@日照日报
10
@中国警察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中共中央批准:作出对高朋逮捕决定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职场的机会在哪里?
Original
施歌、文字
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23-07-28
收录于合集 #职场100击
15个
记者 | 施 歌
实习记者 | 文 字
编辑 | 陈 锐
如果说“求稳”与“苟着”是2022年职场的主流心态,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苟着”是当前没有更好机会的缓兵之计,等到时机合适,大家仍然期待局面转换,迎来新的爆发。
2023年,会是这样一个年份吗?
随着2022年年底全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在本期杂志采访的尾声,我们感受到一些来自个体层面的乐观:12月初遭遇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李然,打算给自己放两个月的假,到来年春天再找工作。“疫情管控放开后,2023年机会应该多一些。”李然说。但假期还没有开始,李然就感染了新冠。稳妥起见,她放弃了旅行计划,准备早点回老家,这样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李然的经历应该适用于此刻的绝大多数人:心怀乐观,不过仍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2023年的职场也一样,经济表现、企业信心,以及职场人自身所具备的竞争实力究竟如何——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会影响2023年的职场人之路。
01
大环境:不确定性下的谨慎乐观
相比2022年,荷兰光刻机公司阿斯麦(ASML)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王洪瑞对2023年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放眼未来,中国的经济是比较有弹性的,各行各业都能获得一些机会。”
不过,2022年凸显的裁员问题是全球性的,亚马逊、Meta、飞利浦等都先后不同程度裁员。作为零售巨头的亚马逊,在2022年11月公开表示已暂停招聘公司员工,原因是“经济处于不确定状态”,并且透露招聘将持续收紧。亚马逊同时告诫投资者,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长可能放缓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将如何发展也是未知数。“重新建立信心非常重要。”美世中国区合伙人、信息咨询业务华东区负责人沈剑文说。沈剑文和团队服务众多不同类型的客户,在2022年下半年,他们已经感受到一些公司有业务起势的“苗头”,但沈剑文依然谨慎。他认为,在对未来有好的预期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对没那么好的打算”,因为“信心的建立是一个较为长期的事情”。例如,在当前的国际关系局势下,全球供应链体系能否像过去一样灵活和敏捷,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的配合水平能否达到历史高位,都有待观察。
科锐国际高级业务总监朱冬琴也认为,
一些企业在政策调整初期可能会持观望的态度,招聘、涨薪等不会那么快就回到以前的活跃状态。
一个行业是否火热,招聘需求是表现之一。2022年的起伏已经能够被身在职场的个体捕捉到,行业数据则有更直观的呈现:脉脉2023年1月发布的《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显示,
整个2022年,企业招聘总职位量同比减少21.67%,互联网岗位量减少50.4%,但碳中和行业职位量增长296.9%,新能源汽车职位量增长198.9%,电子芯片职位量增长142.5%。新能源汽车行业首次跻身求职热度前十。
宏观数据印证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对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6%,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6%。一些碳中和相关产业增长迅速,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08.4%和35.6%。“国家鼓励的产业在更长的周期内都会表现出向好的趋势。”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人力资源专家表示。
但即使面对上述热门行业,“谨慎”依然是必须的。王洪瑞提醒,部分行业及特定岗位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声势,但职场人要学会“甄别”,辨别出哪些是真的大势所趋,哪些是泡沫,“要谨慎再谨慎”。“泡沫”并不少见,比如P2P等金融理财平台曾经吸引了众多人才加入,可最终都以“暴雷”收场。
换到公司内部同理。胡亮2021年年初加入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入职前只面了一轮,担任一个创新型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半年后他因为个人原因离职,但后来的“裁员潮”中他的岗位也被裁撤。回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些草率,尤其是只面试一轮这个细节,当时他还以为这是公司对新业务“求贤若渴”的表现。
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公司“摊大饼”式的发展在2023年应该不再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释放出的就一定是好岗位。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均表示要向能为公司赚钱的业务靠近。公司裁员与招人往往是同步推进的,一方面精简冗余团队,另一方面也会强化对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核心业务组织。
通过跳槽在2022年实现近60%涨薪的李嘉认为,从一家公司离开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没有发展空间”了,否则尽量不要走。“发展空间不是主观想象,而是你负责的业务有没有发展空间,你在团队的位置是不是能触及业务核心,如果两者都有,轻易不要动。”从互联网行业离开时,李嘉根据自己对于业务数据的了解,大致判断出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增量已经基本见顶,随后他开始筹划转行至新能源行业。
比起2022年常见的直接裁员,人员优化后究竟如何配置岗位以更好地提升效率,这是多数企业在2023年的重要课题。这里暗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公司的招人态度实际上也会更加谨慎,对人才的复合背景及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会更高,由此产生的岗位机会将更考验职场人的判断力,而决定公司人能否抓住机会的仍是职场竞争力。
02
薪酬怎么变?金牌行业在哪里?
对于公司人最为关注的薪酬问题,多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都给出了一定预测。根据中智咨询2022年10月发布的《2022-2023年企业调薪数据参考手册》,2023年调薪率预计会比2022年稍高,从6.2%升至6.3%。不过放在10年的维度看,近10年整体调薪率呈波动式下降,6.3%仍然算较低水平。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调薪率下降,二三线城市会有所上升。脉脉的报告也显示,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川渝(成都、重庆)、长三角(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区的城市均上榜
人才流入城市前十名,核心经济圈的“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人才的新去处。
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已经被讨论多年,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等环节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二三线城市的布局。这些城市的配套消费同样在向一线城市看齐:多个消费品牌都在2022年明确了接下来的重点是向更广泛的城市布局。无论着眼点在工作机会还是生活方式,“北上广深”都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分行业看,大部分行业调薪率下滑,调薪率最高的行业集中在高科技、医药/医疗健康领域,它们2023年的预计调薪率分别达到7.7%、7.5%,这也超过了整体水平。与此同时,互联网、销售贸易/消费品等行业的调薪率呈现下降状态。
科锐国际发布的《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则进一步揭示了一些热门产业内部细分岗位的薪酬变化。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互联网行业受市场环境下行影响较大,与传统的消费、零售、生活服务、游戏等互联网板块相比,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技术发展空间更大。
一些新热门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相关需求,也吸引了公司人从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已有一定数字化基础及数字化氛围浓厚的公司流出。
报告认为,在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带来持续政策利好及国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等正向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大健康产业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该行业的三个细分领域中,医药研发制造、医药研发临床的整体薪酬低于2021年或基本保持一致;但受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国家医疗资源下沉等因素影响,医疗服务领域整体薪酬趋势上扬,尤其跳槽涨幅可达30%以上。
而在广受关注的芯片领域,受新一轮芯片限制与制裁影响,中国的先进制程芯片、高性能芯片和存储芯片发展暂缓,但成熟制程领域的国产芯片仍竞争激烈,发展势头良好,芯片设计类与研发类岗位2022年的薪酬涨幅要高于芯片制造类岗位,这种趋势可能将延续至2023年。
对于热门行业、岗位的变迁,人力资源专家、51猎头创始人朱聚鹏从公司类型的角度给出了分析。他认为,国内产生大型平台型公司的可能性会相对减少,但解决方案类型公司的数量会增多,比如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公司,相对应地,行业人才的流动也会遵循这一趋势。
03
职场人的心态该如何调整?
2022年,多家公司裁员、降薪和招聘名额缩减的信息持续传播,很多职场人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焦虑于如何为自己的竞争力增添筹码,尽可能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
人力咨询公司科锐国际副总裁朱冬琴认为,职场人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自己有多少可迁移的技能。通用的基本能力放到任何行业里面都是需要的,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如果有幸处于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要珍惜每个机会,积累在行业里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非热门行业,特别是此前发展不错、近两年突然遇冷的行业,朱冬琴也认为,
行业的上下波动有可能会变成未来短期的常态,但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行各业支持,如果暂时身处低谷产业,一方面可以寻求赛道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进修或其他更加有利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选择。
“人生有很多维度,不仅仅是工作,工作也不仅仅只有一个维度。当整个产业不那么乐观、不像以前那么热火朝天时,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无论多技能发展,还是在业余生活寻找支点,总归有一些东西是可以平衡的。”朱冬琴说。
公司人的职场价值观的确变得更加多元。工作不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职场人对公司的期待也在发生转变。
根据2022年任仕达大中华区发布的《未来十年职场洞察与展望》,职场人期待更加健康的工作环境,50%的被调研者看重愉快的工作氛围,有44%的人需要能够帮助解决疏离感和帮助自我成长的管理,36%的人更加关注企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阿斯麦(ASML)人力资源总监王洪瑞认为,职场人,尤其是初入社会的新人,其实都处在探索自己的方向的时期,不仅仅是职业的方向,也包括居住城市、社交圈子的选择。“年轻人可能对很多东西有自己的想象,并不一定清楚现实情况,我们也希望员工找到适合的生活场。选择不同性质的公司,实际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尽早作出决定,保持长期主义,坚持做下去。”王洪瑞说。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2023年1月合刊:汽车&薪酬双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